卫生保健

当前位置┃网站首页 > 安全保健>卫生保健> 文章

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

发布时间:2019/4/30 9:33:00 作者:赵慈荣 浏览量:1448次

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,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,可引起发热和手足、口等部位的皮疹、溃疡。

1.流行病学

患者、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。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,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。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污染的手,毛,手娟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等,通过日常接触传播,亦可经口传播。

 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≤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,4岁以内发病的占发病总数的85%--95%,故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。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,但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和夏秋季,冬季发病较为少见。一般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。本病传播途径复杂,流行强度大,传播快,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。

2.临床表现

一般为2--7天,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,多突然发病。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--2天或发病为同时有发热,多在38℃左右,1--2天内手、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。口腔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及咽、舌和牙银处,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,较大的孩子常诉口腔和咽喉疼痛,较小的孩子表现为哭周闹、拒食、流口水。手和脚上的疱疹多出现在手掌、脚掌和手指、脚趾间的皮肤上,有时肘部、整个下肢甚至到臀部周围都可出现疱疹。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,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。这些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小,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,可自然痊愈,病程约为7--10天。

3.治疗

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,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.绝大多数轻症患者不用住院,

(1)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(2)休息及饮食: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。患儿因发热、口腔疱疹,胃口较差,不愿进食,故饮食宜清淡、可口、易消化,口腔有糜烂时可以让其吃一些流质食物。患儿禁食冰冷、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。

(3)口腔的护理:应保持口腔清洁,预防细菌继发感染。

(4)皮疹的护理:患儿衣服。被褥要清洁,衣着应宽大、柔软、经常更换。剪短患儿指甲,防止抓破皮疹。疱疹破裂者,可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。

(5)发热的护理:如是低热或中等度热,无需特殊处理,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道超过38.5℃。可在医生指导下让患儿服用退热剂。若发现孩子有高烧不退嗜睡、不安、严重呕吐、意识不清或抽搐,严重或嗽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应立即到医院治疗。

4.预防

(1)做好疫情报告,及时发现病人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防止疾病蔓延扩散。

(2)加强消毒隔离工作。首先应及时将患儿隔离,留在家中,直到热度、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。一般须隔离2周。患儿用过的玩具、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。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或用煮沸消毒。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曝晒。患儿的粪便须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。疾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应加强晨检和消毒工作。

(3)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让幼儿知道勤洗手,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和餐具,避免病从口人。

4)加强营养,让孩子经常参加室外活动,提高抵抗力。在病毒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,注意室内通风。

(5)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、板蓝根、抗病毒口服液等进行预防。

 


版权所有@南京市江宁区陶吴幼儿园 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狮山路106号 电话:(025)52736342 52737342 管理登录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

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

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